伟大圣贤孔子在《论语》的最后一章里,提出人要三知,即知命、知礼、知言,可谓是人生至理名言。而知命排在第一位。那么,孔子这里的知命究竟是什么意思呢? 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知命而为呢?
先看看原文 《论语.尧曰》最后一章,也是全书最后一章:
【原文】
子曰: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;不知礼,无以立也;不知言,无以知人也。
【译义】
孔子说:不懂得命运,就没有办法当君子;不知道礼制,就没有办法在社会立足;不能洞察语言,就没有办法判断人。
【解析】
命运问题始终是困扰人生的大问题。命运处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,即命运肯定存在。因为人之生活、前途确实存在外在的非人力可控制的偶然性因素,如何注意、懂得、认识、重视偶然性,然后利用或抗衡这种偶然性,或不为其左右,在偶然性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必然性,这就是安身立命。这样就不会做非分之想,就是君子之所为了。知礼是知道礼制的内容与形式方可以在社会立足,而能够认识人、识别人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起点与掌握尺度的关键。这三个方面是人能否立足,能否成功的前提与关键。全部《论语》以此终篇,与第一章相呼应,从自觉努力学习开始,到获取知命、知礼、知言的能力,是人生的全部内容,是生命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所在。
从以上可见三知之中,知命为首!下面我们来阐述一下知命的含义:
知命就是知天命
孔子所说的知命就是他所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的知天命,包含十分复杂的意蕴。个人认为,其中主要有这样几层意思:
天命是客观存在的。
天命包括天道运行的历史使命。
天命包括个人运行的生命使命。
人生起点不同,基础不同,要求也不能相同。在现有基础上尽力去做即可,能够努力尽力竭力,内省不疚便问心无愧。
下面就以上四点分别加以论述。
一、天命是客观存在的
天命是客观存在的,这种客观存在实际就是指生命状态的个别性、特殊性。每个人生下来命运就不同,生在贫寒之家与生在富贵之家不同;生在乞丐之家与生在帝王之家不同。这种情况个人没有选择的权力,而完全是天命使然。人生的时间与空间也是命,生在利比亚、伊拉克、阿富汗这样的动乱国家与生在发达国家的儿童生活质量岂止天壤,这也是命。生在贞观之治、康乾盛世的百姓普遍幸福,而生在鸦片战争后的人普遍受苦受难,同样也是命,人们是无法选择和左右的。
二、天命包括天道运行的历史使命
任何国度、疆域,任何时期都有一个大的天道运行的历史使命,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各个地域、各个时期的民心所向、大势所趋。如:和平的国度和疆域中,天道与民心所向的是和平生活、文化发展、经济发展等等。战争年代的国度和疆域,天道与民心所向的是和平、统一、驱除外辱、民族团结等等。
三、天命包括个人运行的生命使命
从一个人的角度来说,通俗地讲,就是上天赋予一个人的使命,这个使命或大或小,可大可小。小则齐家、修身、生儿育女繁衍后代,大则治国、平天下。或大或小,根据一个人自身的能力、条件、志向而定,平民百姓,平常思想,齐家、修身、生儿育女,就算完成了自己的天命了。如果有条件的,有能力的,有觉悟的,可能他们认识到的个人天命,不是仅仅是修身、齐家、生儿育女,甚至是治国、平天下、定人心、促和平、发展科技、发展经济等等。所以可大可小,因人、因环境、因条件不同而变。比如:有人说我这一生只能做个木匠,别的怕是干不来了;有人说我这一生想搞个发明,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;有人说世风日下,人心不定,我想做个教育家,宣传正见,和谐社会等等,这些都是根据各自的条件和能力出发,发现的自己今生的天命。
四、天道运行的使命与个人能实现的使命相结合,方能成就、完成这个使命。方能做到真正意义的知命而为,成就自身的价值,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。
大多伟人、古圣先贤都是知天命的,知天道运行的使命与自己能实现的使命相结合,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上一篇:搬家者必知的十五条风水规则
下一篇:光棍节怎样获得好的桃花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