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气派赣南四大堪舆祖师:杨救贫、曾文辿、赖布衣、廖金精,理气派的主要著作有:唐代杨筠松的《青囊奥语》、《天玉经》、《撼龙经》、《疑龙经》、《葬法倒杖十二法》,曾文讪的《青囊奥语序》;明代常熟人缪希雍的《葬经翼》,专论风水中水的专着《水龙经》,徐之镆的《罗经顶门针》、王君荣的《阳宅十书》;清代梅自实的《定穴要诀》、高见南的《相宅经要》。
赣南四大堪舆祖师赖布衣
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之杨筠松
杨救贫,名益,字叔茂,号筠松。《江西通志》载:筠松,窦州人。唐·僖宗朝国师,官至金紫光禄大夫,掌灵台地理事。黄巢破京城,乃断发入昆仑山。步龙一过虔州,以地理术行于世,称救贫仙人是也,卒于虔,葬于中药口。《钦定四库全书》子部提要又载:筠松名益,赣州人。
杨筠松生于唐太和八年(公元八三四年)三月初八日戌时,唐天佑三年(公元九○六年)遭人暗算,中毒去世,享年七十二岁。葬于江西于都县宽田乡杨公村附近的梅江之岸,距其板凳定向选址的管氏宗祠继述堂约一公里。后因山洪爆发,江岸崩塌,杨公墓埋入江底,迹不可寻。
杨筠松于唐代末年携宫廷珍藏的堪舆秘笈,来到当时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赣南隐居,他首先结识了割据赣州的卢光稠。卢光稠请杨救贫为其母亲择地建墓,此墓在宁都县洛口乡麻田村圩场西北约1.5公里的山坡上。杨筠松先生先后为卢光稠父母择地建墓两处,足证他们关系密切。卢光稠请杨救贫择基地筑赣州城,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。赣州府城,最早是东晋永和5年筑的土城,故址相传在章贡二水之间,至义熙2年水毁,存在不过46年。后府治迁水东。南北朝的宋时,赣南为南康国,城治在于都。赣州城废。五代十六国时,卢光稠被封为虔王,请杨救贫为其择址建城。杨救贫选赣州城址,为上水龟形,龟头筑南门,龟尾在章贡两江合流处,至今仍名龟尾角。东门、西门为龟的两足,均临水。从地形上看,赣州城有两条来龙,一是南方九连山(离方,属火)发脉,从崆峒山起祖,蜿蜒而至城内的贺兰山落穴聚气,结成一处立州设府的大穴位,这条龙还有一个小支落在欧潭。此外,赣州的北龙脉来自武夷山,经宁都、万安、赣县,分成数小支,落穴于储潭、汶潭。这三潭是赣州的水口,和赣州城外的峰山、马祖岩、杨仙岭、摇篮山等山峰一起形成赣州城山环水抱的局势。赣州城遂成为一座三面临水、易守难攻的铁城。卢光稠得以拥兵一隅,面南称王30余年。
杨筠松平素自奉节俭,布衣芒鞋,深入民间。他怜贫恤苦、多方周济、不遗余力,以他的风水地理之术,帮助贫苦百姓,在民间有口皆碑,称之为救贫先生。从此,救贫二字的名声大振,不胫而走,而他的本名在广大百姓中,反倒知之者不多了。三僚曾、廖二姓在村子内各住一边,他们建的杨公祠也是也是各居一边。廖姓杨公祠也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,距今约650年左右。廖氏杨公祠堂位于三僚村盆地的西北部御屏峰下,左右两边均为民房。祠的座向是子午兼癸丁,分上下两殿,(现仅存一殿)杨公金身雕像居中,左边为廖金精,右边为老官,另外左下座为药师华佗、右下座祀当坊福主。
以上就是紫微府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赣南四大堪舆祖师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,如果想要了解风水更多资讯,请继续关注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