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阳花木,早逢春,在现代人的印象中,虽然只是一般常识,但这项居住法则,是神农氏长期教民耕作时所获得的,因当时民众耕种的作物,大多是粟、黍等小米类杂粮。神农氏就发现,种在山坡向阳的作物,不容易生病虫害,通常长得硕大茂盛,产量高又容易管理;反之,种在向阴山坡的农作物,不仅矮小瘦弱,产量低,又容易得病虫害,照顾起来备感辛苦!于是,神农氏就将这宝贵经验教导民众,当种植作物时,一定要选在向阳的土地上,才能有好的收成。选择居地也忌讳背阳向阴之地。《管子》记录:神农氏作,树谷淇山之阳,九州之民乃知谷食!
淇山在今日山西竹境内,靠近陕西省的地方,传说是神农氏教民耕种的地点。由文中记载可以看出,当时神农氏对于山之阳的重视。在这项经验指导下,人们自然而然的选择向阳吉地,人们居住的房屋,也要尽量盖在向阳的地方。
何谓向阳呢?就是接受更多的阳光照射的方位。
就北半球来说,如无其他地形掺杂,泛指山坡面向东方、南方而言;但如群山耸立、地形阻隔,不易马上判断,那么,最好还是实际测量,可从早到晚观察,看到底山坡哪一面日照"最多,日照最多的山坡就叫向阳坡。
这种千古向阳经验的流传,造成后人十分强调向阳风水理论。《雪心赋》曰:要明分合之势,须审向背之宜。"向背,即向阳背阴之意。只有住在阳气兴旺的地方,才能居家平安、兴旺富贵。
被清代《四库全书》总校官纪昀(纪晓岚)称作犹为近古的风水名著《宅经》,对于大门立向于阳方推崇备至,该书将向东(阳方)三个座度(甲卯乙)之风水应用,诠释的很清楚。
《宅经》说:
甲(67.5度~82.5度):宅德,安门(适合造门)……开拓、连接、壮观,吉;淸净,灾殃自消。
卯(82.5度~97.5度):大德,客舍(适合筑舍);《经》曰:治大徳,富贵资财成万亿。
乙(97.5度-112.5度):全匮,天井(适合设天井);宜置高楼大舍,常令淸洁,勤修泥,犹增喜庆。
论述中,明白指出,东方甲卯乙三个小方位里,因为紫气东来,故可接受较多的阳光。因此,《宅经》建议人们,在兴建房屋时尽可能将大门、客房、天井等重要设施建于东方,即阳方。
《管氏地理指蒙》说:择向之法……取日月照临之象。
这日月照临,其实就是要求向阳",也就是房屋立向要朝阳,千万不要向阴(暗),否则,就成了阴幽室寒的妖怪宅。《地理阳宅大全》说:三阳不照,多阴暗,妖怪多藏匿!即是此意。
向阳,如同生存三要素阳光、空气、水一般,在中国风水的探讨上,已成了吉地、吉宅必备的要件之一。但是要注意,中同风水也是讲究中庸之道的,虽然认为居家环境需向阳,但遭遇过强的阳光照射也是不宜的,《相宅经纂》称阳光太胜者,又易退败,即是此意。
以上就是风水择地法:不居背“阳”之地的全部内容,如果你想阅读更多家居的相关资讯,搜索“紫微府熊掌号”关注并回复“家居”,免费为您解答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下一篇:这样的阳台才有好风水越住越富贵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