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水这一说法在古代的中国就已经开始有人研究过,也有人直接运用到,风水上运用在墓地风水上又是怎样的呢?墓地风水的形峦又是如何?下面一起来看看相关的内容吧。
墓地风水峦头赏析
形峦风水浅说
时下,爱好风水,研究风水者众多,呈年轻化趋势,有文化,有经济基础,懂电脑,信息快,学习风水理论易如反掌,考察名家名人风水宝地也容易,因此所谓实战经验比较丰富!这种现象与古人学习风水非常艰难形成反差,易得之物必不珍惜,所以经常出狂言者大有人在!
研究风水者,终其一生精力和经济,学有所成,真正能为人民服务者不多。一则学此有成者,知道得之不易,一切看福主对风水的虔诚,福主对风水先生一生的尊敬,看福主为人而定,不会轻易出道为人相地,即使与人看地也是一般为之。二则凡是学风水的人都知道,风水宝地是不能随意给人的,因为一个地方就那么一席地,千百年只有那么一个地,能随便给人点穴?古时候的风水先生即使觉得福主为人不错,给的报酬也够(一般是6石租谷以上,6石租谷是一般人家几年的所有收人啊!),这才给人做一个真地,非大地!三则,一般有涵养的风水先生,学风水目的是保。
墓地风水形峦
传统的分金立向风水理论,首先确定陵寝建筑的中轴线。东陵主陵孝陵和南部的金星山构成整个陵寝的建筑轴线,整个陵区的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山川景物,都由金星山和昌瑞山一线相连的山向所掌控,这条轴线在陵区内诸多陵寝的有机配置下,得到不断充实和强化,在空间序列的展开层次上,处处得到山川形胜景物天成的有序映衬和烘托,显示了天人合一的宇宙图景。
位于关中的干陵,地形地貌结合完美,有梁山和漠谷河,陵区如裸睡少妇,棒槌岭如男根插在中间,应合阴阳二仪、天地配合之原理。干为天为阳,坤为地为阴,阴阳交合,乃生万物。《葬经》中说,葬者,乘生气也。藏风聚气,得水为上……故葬者以左为青龙,右为白虎,前为朱雀,后为玄武。干陵了《葬经》的所有条件,据说,高宗李治登基不久,命当时有名的星相大师袁天罡和专掌阴阳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,为他择万年吉壤,这块地是袁、李两人共同定下的。
而朱元璋则新创了一套帝陵体制。孝陵以钟山为中心,外郭城垣走向曲折,绕山而建,这一点与明初京师城垣相似;神道也是不循常规,弯曲而行,与陵宫部分构成一平面如北斗的形状。《大明孝陵神宫圣德碑》记载,朱元璋审天象,作地志,此即是采用了象天法地,以天帝所居之北斗位居中央,周围按二十八宿构成的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四象环绕的神秘布局手法。古人认为北斗七星是天帝居住的地方,皇帝是天子,升天也就意味着到了斗星老母处居住。这种追求魂归北斗的北斗七星陵区布局,影响到了后代王帝陵的择址和建设。
北京城的规制是仿南京城的,北京十三陵的构建规制同样源自南京,源自孝陵。十三陵中的第一座、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寝长陵的规制,完全按照孝陵的标准构造的。其后的献陵、景陵、裕陵、茂陵、泰陵、康陵、永陵、昭陵、定陵、庆陵、德陵、思陵的营造,虽有大小之别,但规制相同。整个陵园以长陵为主体,向东南、西北和西南展开,周围约40公里,形成了明朝风格的陵园。
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认为,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皇帝是天子,天人合一,得讲究人与自然的统一,因此帝王是不能随便葬的,生前万岁,死后得有万年吉壤。风水说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环境观,帝王陵择址看似迷信,其实一点也不神秘,是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统一时的结果。
以上就是墓地风水峦头赏析的详细内容,更多请关注紫微府其它相关文章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