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风水正文

详解二十四节气中的“七十二候”

风水大师 风水 2020-06-27 18 0

七十二候的起源甚早,在先秦古籍《逸周书》中所记载的已告完全确立,对农事活动曾起过一定作用。在我国古代的物候历,以五日为一侯,三候为一气,六气一季,四季一年;故一年分二十四气,每季十八候,共七十二侯。每候相对应一个物侯现象,叫候应,表示一年中物候和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。

七十二侯的候应有两类:一类是生物侯,其中有动物的,如鸿雁来、寒蝉鸣、蚯蚓出等。也有植物的,如桃始华、萍始生、禾乃登等。另一类是非生物候属于自然现象,如水始冰、雷乃发声、土润溽暑等,内容非常广泛。

但是其中也有观察错误,不合于科学事实的情况,如鹰化为鸠、雀入水为蛤等。由于候的时间单位较小,而气候的年际及地区差别很大,故难以广泛运用。现将根据中华民俗通书辑录于《农桑通诀》所载七十二候列出,以飨广大读者。

春季六气十八候:

【立春】春天的第一天,立开始的意思,也表示着往者过而来者续,冬天过了春天接续到来,因此春夏秋冬四时之始都被冠以立。因为立春的时候北斗七星指向东方,因此东方被认为是春天的方位;

第一候:东风解冻。东风送暖,化解了大地冰封已久的寒冻。

第二候:蜇虫始震。蛰是隐藏的意思,指潜伏在地下的众小虫都自冬眠中苏醒过来。

第三候:鱼陟负冰。陟是上升的意思,鱼儿因为水温渐暖,就竞相浮游到水面,但水中仍有未溶解的碎冰,在岸上观看,就如同鱼儿背负着冰块在水中游动。

【雨水】顾名思义是春寒多雨水的意思,春雨润泽后,空气中水蒸气增加,并有充沛的雨水,农田已经可以准备耕种了。

第一候:獭祭鱼。形容水獭捕捉到鱼后,将捕获的鱼排列在岸边展示,看似先祭拜一番后再食用。

第二候:侯雁北。此时南方天气已热,候鸟雁自南向北飞,从中国南部等地迁至中国的东北方或是西伯利亚,飞回原先居住的地方。古人观察雁候鸟是认为候鸟是随着阴阳之气而往来,其实候鸟只能够适应某一种的气候罢了。

第三候:草木萌动。表示阴阳交泰万物生长的时机。天地万物出现生机,草木也纷纷萌芽生长。

【惊蛰】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,其息化为风,其声化为雷,秋冬之际,雷藏身土中,春天农人耕种,雷破土而出,轰然作响,即是春雷,在惊蛰时分,天地阴阳气接触频繁、闪电不绝,春雷初响,惊醒了仍在蛰伏的万物,不论益虫害虫全部活动起来,脱离了蛰伏的状态。在农耕方面,正是须加施追肥的时期,杂粮作物开始种植。

第一候:桃始华。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,于春暖时开始盛开。

第二候:仓庚鸣。仓庚指的是黄鹂鸟,仓表示清,而庚表示新,黄鹂鸟于此时振翅高飞,一鸣惊人,宣告春天己到人间。

第三候:鹰化为鸠。鹰每年二、三月飞返北方繁殖,已经不见迹影。只有斑鸠或布榖飞出来,古人以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,故作此候。比喻万物从新开始。

【春分】最早在尧典中被称为日中,在礼记中被称为日夜分,两种称呼都显示了在这一天是昼夜等分的。

第一候:玄鸟至。元鸟或玄鸟是指燕子。燕子是春分来,秋分去的候鸟。燕子飞到家的屋檐下筑巢,开始准备哺育下一代,代表吉祥之兆。

第二候:雷乃发声。这时始有了雷声,也就是天上的云层活动开始活跃起来了。雷者阳之声,阳在阴内不得出,故奋激而为雷。

第三候:始电。雷乃声、电乃光,雷电本是一体。古人一样知道先闪电后打雷。但古人认为阳先行,阴始动。以雷为阳之气,以电为阴之质。

这时节,正是乍暖还寒时候,天空中的冷气和南方的暖湿气流交替冲突,往复叠加,云层活动非常活跃。暖湿气流从南方频频而来,北方的寒冷空气也随着天气的变化时常南下,带不同电的气流发生碰撞,自然就产生了虺虺的雷鸣之声。

【清明】清明之称来自淮南子的八风。这八风自冬至日算起,分别是条风、明庶风、清明风、暴风、凉风、阊阖风、不周风、广莫风。清明正是清明风,也就是东南风吹起的时候,暖风会带来丰沛的雨水。至于清明被订为节气,则是迟至战国时代的事。

第一候:桐始华。指此时开白桐的小花满山盛放。

第二候:田鼠化鴽。指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避暑,取而代之的是喜爱阳气的鴽鸟,则开始出来活动。以田鼠为至阴之物,以鴽鸟为至阳之物;比喻阴气绝而阳气渐盛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