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风水正文

田鼠变鹌鹑、龙初现阴阳相交的“清明风”到底多厉害

风水大师 风水 2020-06-27 21 0
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,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
清明一过,天气就真的变暖和了。北方人所说的春捂秋冻,随着清明的到来,就不用再捂着棉衣去防范倒春寒了。

趁着清明小长假,你可以计划一次踏青活动,去看一看大自然春意盎然、充满生机的样子,切身的寻找一下我们在月令中所谈到的各种物候,暂时摆脱一下电子设备和因特网的束缚,去看一看生命生长的颜色,听一听细雨润物的声音,闻一闻山林野芳的幽香,去体会一下春风拂面的感觉。

清明·通解

前两天公司的同事问我,为什么清明时节会雨纷纷?

首先,回首春分,你会发现,在天地交泰的时候,又是雷乃发声,又是始电,老天爷酝酿了那么长时间,光打雷不下雨也不合适,好歹也得意思意思,所以清明时分顺理成章就该下雨了。当然,这种解释只是从承前启后的角度来说为什么该下雨了。有意思的是,雷响了,电也闪了,我们等来的为什么不是滂沱大雨、疾风骤雨,而是润物细无声的纷纷细雨呢?

我们来看一下《月令》是怎么说清明的:

清明,三月节,按《国语》曰:时有八风历,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,此风属巽,故也。万物齐乎巽,物至此时,皆以洁齐而清明矣。

清明,农历三月的开始,在《国语·周语》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钟篇中,曾提到古代治世的所用的律政需要与八风相协调:……物得其常曰乐极,极之所集曰声,声应相保曰和,细大不踰曰平,如是而铸之金,磨之石,系之丝木,越之匏竹,节之鼓,而行之以遂八风……那么八风是哪八风呢?

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是这么说的:距日冬至四十五日,条风至;条风至四十五日,明庶风至;明庶风至四十五日,清明风至;清明风至四十五日,景风至;景风至四十五日,凉风至;凉风至四十五日,阊阖风至;阊阖风至四十五日,不周风至;不周风至四十五日,广莫风至。

看过《淮南子》的朋友知道,除了在天文训章节中有说八风,在《地形训》中也提到八风,名字可能不太一样,但实际上是一码事。这里说,在一年十二个月的二十四个节气中,只有农历三月的这个节气是用风的名字命名的。

清明风,是东南方吹来的风,而东南方为属于后天八卦的巽位,而《易传》中说万物齐乎巽,是说到这个时候,动物羽翼丰满,植物枝繁叶茂,万物体态强健,质地清晰可辨,大自然本来的面貌又呈现在世人的眼前,因此我们管这个时候叫清明。

如果我们审视清明这两个字本身,就已经能把这个时节很形象的刻画出来。

清字,左边一个水,右边上面一个生,下面一个丹;明字左边一个日,右边一个月;丹在这里表示红色,红色象征了火的颜色,而木生火,木为生,火为长。

其实就是说:正直春生的季节,万物并作,竞相生长,而雨露的滋润让万物挺拔,茁壮成形,是时候告诉日月、父母,我已经能够立足于天地之间,去经历世间的风云变幻了,雨露的力量,让万物从春天生养的阶段向夏天长赢的阶段所迈进。因此,成长需要滋润,水火相济才能成气候。

春分时节,三阳开泰,阴阳相遇,而随着阳气的继续生发,阴阳交合,阳气强健而奋勇前进,而阴气柔顺而随声附和,正所谓阴阳相和而为雨露,所以这个时候会下点雨。另外,农历三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十二地支中的辰月,万物皆有生、长、收、藏,都要经历从受孕到怀胎,从怀胎到生成,从生成到健壮,从健壮到鼎盛,从鼎盛到衰败,从衰败到消亡,从消亡到祭扫这样的生命周期。

如果要用十二地支来反映水的生命周期的话,辰这个位置恰恰是水气息最微弱的地方。也自然阴阳相和而成的雨露并非大雨滂沱,而是纷纷细雨了。

当然,有心的朋友会发现,按古代说法明庶风来了45天以后,清明风才会来,那时应该是立夏,而并非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清明啊。清明风从方位而言是东南方,而辰月的到来也意味着,我们已经从正东的卯位转向了东南方,东南方在后天八卦中属于巽位,而震为雷、巽为风,正所谓动万物者莫疾乎雷,挠万物者莫疾乎风。

春分时节我们处在东方震位,因此便有雷乃发声,而当我们开始迈入东南方,尽管清明风还没吹来,我们以这个清明风的名字来告诫世人:我们已经步入了巽这个让万物变化、变动的风的领域。

三侯·详解

就让我们具体来看一看在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是如何诠释步入清明之后的那些变动和变化的:

清明一候:桐始华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